液壓萬能試驗機的工作原理基于液壓傳動技術和力學參數測量原理,核心是通過液壓系統將機械能轉化為可控的試驗力,對試樣施加負載,并實時采集、分析力值與變形數據,以評估材料的力學性能。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環節:
一、動力傳遞:液壓系統的能量轉換
液壓萬能試驗機的動力源是液壓系統,其工作遵循帕斯卡定律(密閉液體中,壓力能等值傳遞),具體過程如下:
動力輸入:電機驅動液壓泵(如柱塞泵、齒輪泵)運轉,將機械能轉化為液壓油的壓力能,使液壓油在油箱、油管、閥門等組成的密閉回路中流動。
壓力調節:通過溢流閥、比例閥等液壓元件,控制液壓油的壓力和流量,確保輸出的力值穩定且可精確調控(例如,需要小力值時降低壓力,大力值時增大壓力)。
力的輸出:高壓液壓油進入油缸(主油缸或輔助油缸),推動油缸內的活塞做直線運動(上升或下降),活塞連接的加載機構(如夾頭、壓板)隨之移動,對夾持在夾頭中的試樣施加拉力、壓力或其他力。
二、試樣加載:根據試驗類型實現力的作用
根據不同的試驗需求(拉伸、壓縮、彎曲等),加載機構通過不同方式對試樣施力:
拉伸試驗:試樣兩端被上下夾頭夾緊,主油缸驅動上夾頭向上(或下夾頭向下)移動,對試樣施加軸向拉力,直至試樣斷裂。
壓縮試驗:試樣放置在上下壓板之間,主油缸驅動上壓板向下移動,對試樣施加軸向壓力,測試其抗壓能力。
彎曲試驗:試樣放置在兩個支座上,通過輔助油缸驅動壓頭向下壓試樣中部,施加彎曲力矩,測量其抗彎強度。
其他試驗(如剪切、剝離)則通過對應的專用夾具,將液壓能轉化為特定方向的力,實現對試樣的負載。
三、參數測量:實時采集力值與變形數據
在加載過程中,測量系統同步工作,精準捕捉試樣的受力與變形狀態:
力值測量:通過安裝在加載路徑上的高精度負荷傳感器(如拉力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),將試樣受到的力轉化為電信號(電壓或電流),經放大和 A/D 轉換后,傳輸至控制系統。
變形測量:
位移測量:通過光柵尺、編碼器等裝置,測量夾頭或壓板的移動距離,反映試樣的伸長量、壓縮量或彎曲撓度。
應變測量(可選):在試樣表面粘貼應變片,通過應變儀將材料的微觀形變轉化為電信號,計算應變值(如彈性應變、塑性應變)。
四、控制與分析:閉環調控與數據處理
控制系統是試驗機的 “大腦”,實現對試驗過程的自動化控制和數據處理:
閉環控制:根據預設的試驗參數(如加載速度、目標力值、試驗方式),控制系統將測量系統反饋的實時力值、位移數據與設定值對比,通過調節液壓閥的開度,動態修正液壓油的流量和壓力,確保加載過程穩定(例如,拉伸試驗中保持恒定的加載速率)。
數據處理:計算機軟件實時記錄力值、位移、應變等數據,自動繪制力學曲線(如應力 - 應變曲線、力 - 位移曲線),并根據標準(如 GB/T 228、ISO 6892)計算材料的關鍵性能指標(如抗拉強度、屈服強度、延伸率、彈性模量等)。
總結
液壓萬能試驗機的核心邏輯是:“液壓系統提供可控動力→加載機構對試樣施力→測量系統捕捉力學參數→控制系統實現自動化試驗與數據分析”。其優勢在于能提供大范圍的力值(從數噸到數千噸),且加載平穩、精度高,可滿足不同材料在多種受力狀態下的力學性能測試需求。